旱厕改造与污水处理如何合二为一?这个村庄告诉你答案!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2263 更新时间:2020年05月26日11:40:21 打印此页 关闭

在模式选取上,量身打造LAT模式

 

青岛市即墨区鳌角石村地处山地与平原交界地带,地势起伏不平,住户相对分散。

 

政府与公司反复踏勘现场、深入细致研究,根据村庄实际确定“旱厕改造+污水处理”的LAT模式,用改良的检查井代替化粪池,并将旱厕改造环节纳入污水处理系统。

 

在实施过程中,一方面因地就势合理选择设备位置,科学确定管线走向,通过调整管路坡度,使污水实现重力自流,最大程度降低增设提升泵等费用与能耗。

 

另一方面,建立远程操控系统,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分散的污水处理设施统一纳入远程操控平台,实现专家管理、专业运营、稳定运行。

 

 

 

在实施路径上,全盘统筹一步到位

 

将污水处理纳入村庄美丽乡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,统筹考虑生态宜居、设施配套、环境优美等方面,聘请专业景观设计公司进行整体规划,提前做好厕所革命、污水垃圾处理、人文景观等配套设计。

 

统筹建设集自来水、强电、弱电、排污、网络等于一体的地下综合管廊,对街巷进行整体硬化、绿化和美化,村庄环境得到整体提升。

 

 

在资金投入上,三方投入合理分担

 

鳌角石村LAT模式资金投入共计两大部分。

 

其中,设施建设等前期投入500余万元,确立了街道投入三分之一、村庄支撑三分之一、村民自投三分之一的“111”资金投入模式。

 

750户村民每户仅投入2000余元,一劳永逸解决厕所粪污处理等问题,用“小资金”办了“大事情”。

 

后期管理维护费用由街道全额负担,按照每户每年160元标准,年需费用约12万元。

 

 

 

在管理维修上,有效衔接形成闭环

 

采取社会化外包与村庄主体参与相结合的方式。技术层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由专业公司通过远程操控平台对污水处理情况集中管制、实时监控和远程操控,保障污水治理设施长期、稳定、有效运行。

 

同时,在村庄落实网格化管理,由村派人员承担基础维护工作,第一时间解决简单管护问题,进一步降低运营管理成本。

 

鳌角石村围绕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推行的LAT模式等,带来了一系列显而易见的变化和好处。

 

一是更加整洁。优化的检查井和全封闭的管路系统,解决了每家每户化粪池占用街面导致的路面不平、容易塌陷等问题,消除了异味、蚊蝇滋生、私改乱排等隐患。

 

二是更加实用。通过铺装管线并全部下地,科学规范埋深与坡度,将所有生活污水统一纳入,杜绝了污水收集过程溢流、淤塞、冻堵等现象。

 

三是更加经济。取消了一家一户的旱厕改造环节,后续也无需进行化粪池清掏,可节约化粪池设备建设投入约90万元、后续清掏费用9万元/年以及运营费用17万元/-25.5万元/年。

 

当前,鳌角石村正以良好生态为支撑,大力发展农旅和特色民宿,进一步做靓做强多肉产业园、梅花谷等特色项目,以此持续壮大村庄集体经济、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实现了人居环境改善与村庄产业发展的互动互促。

 

鳌角石村的农村厕所革命和污水处理实践,带来了四点启示:

 

第一,必须政府与市场同步发力。始终坚持“政府+企业”两个维度,政府做规划、提要求、把方向,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具体负责实施,通过“看不见的手”和“看得见的手”协同发力,取得了“1+1>2”的良好效果。

 

第二,必须全盘统筹、因地制宜。农村厕所革命与污水处理需要纳入生态振兴“大盘子”综合考虑。

 

鳌角石村统筹推进地下管廊建设、街巷硬化绿化美化等工作,有效防止重复建设、资源浪费等问题,村庄生态环境实现整体提升。

 

第三,必须建设与运营并重。鳌角石村抓住“建”和“管”这两个主要着力点,变以往“改厕+抽运+维护”为“污水管网集中处理”,因地就势布局设备管线,搭建远程操控平台,建立运营管护系列制度,实现了污水全覆盖收集、无害化处理。

 

第四,必须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。鳌角石村广泛动员村民参与,让他们主动“担纲唱主角”,不仅在设施建设上出钱出力,而且积极参与后续基础维护,共同营造和维护了村庄良好环境。

上一条:农村厕改农民不买账?背后原因有3点 下一条: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,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对策建议!